开学了,关于宝宝的“分离焦虑症”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第一天,不少家长被幼儿园门前的震天哭声吓到泛起鸡皮疙瘩。我们又可以在幼儿园门前看到这样熟悉的场景:宝宝们惊天动哭出一片海洋,与父母们上演一幕幕感天动地的难舍难分,家长们拿出十八般武艺极力安慰情绪失控的孩子,有些家长成功了,有些则耐心耗尽抓狂地离开……
这就是令家长们无比恐惧的宝宝幼儿园“分离焦虑症”。到底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宝宝们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家长怎么破解宝宝的分离焦虑,让孩子们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呢?
其实,刚入幼儿园小班的宝宝们,一般来说会有上图这几种表现,有一部分宝宝们是能开心入园并且没有太明显的分离焦虑情绪。但是有分离焦虑情绪的宝宝家长们也不要先自乱阵脚,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父母们可以平日里多观察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
当宝宝和主要照顾者(一般多为母亲)分离时产生难过、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哭闹不停,这种现象被称为“分离焦虑”,根据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很多老师的授课可知,这种情况一般在宝宝6个月- 4岁的年龄阶段多见。
分离焦虑可以看作是“心理断乳期”,对于幼童来说,全新陌生的生活环境和更高要求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突然出现在身边老师和小伙伴,都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但我们要明白,宝宝们进入幼儿园总是会经历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开学前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参观游览,带他们去看小朋友们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在正式开学前一般会有家长会和参观体验日的安排,可以带领孩子发现集体活动的乐趣,让宝宝对未来自己要生活的场所有基本的了解和印象。
现在幼儿园基本都是就近入学,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约定和小区内或同一幼儿园的近邻一起结伴上学,孩子上学路上的焦虑心情会舒缓一些。或者借助一些描写幼儿园生活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来描述幼儿园的生活,比如《小恐龙幼儿园》。
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建议家长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进幼儿园去!”或“你不听话我去告诉你们老师,让你们老师来批评你!”这样的话,因为这种表达方式会加深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让上幼儿园变成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
即便宝宝在入学前已经有些思想准备,可是到了幼儿园门口与家人的分离多少还是让他们感到紧张和痛苦。父母要做的绝不是“发狠话”丢下宝宝,而是态度平稳、语气温和的告知宝宝,家长只是暂时和他们分开一段时间,并不是不再出现,并且家长一定要守约,不可失信于宝宝。
在与宝宝告别时,父母们的表情可以放轻松,不要绷着脸、含着泪。如果父母都是一脸痛不欲生,那还怎么要求宝宝们不焦虑?家长们需要轻松淡定地告诉宝宝,你们会在下班后或者放学后见到宝宝,一句“下午见”或者“过会儿见”会比家长两步一回头的不放心更能安抚孩子的情绪。
家长在平日里培养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物和鞋袜,学习自己洗手和如厕,学习自己用小勺吃饭。虽然开始有点难,但是我们需要帮宝宝有意识地去开展这些自理能力训练,自理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集体生活的信心。再有就是需要让宝宝明白,在幼儿园里,很多事情需要排队轮流进行,玩具或者图书也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和分享。
与幼儿园的生活时间相比宝宝在家时作息时间随意性较大,但是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在家也参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睡觉、用餐、加餐和喝水都要配合幼儿园的时间表,这样缩小家庭和幼儿园的差异,可以帮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作息表。
有些宝宝在家里有自己独特的安慰物,比如他们常抱的玩具或者有心爱家人味道的毛巾、衣物等物品。如果在孩子初入园时不太适应独自午睡,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让孩子把安慰物带去幼儿园一段时间,以适应集体生活。
从小就要培养宝宝的沟通能力,可以在他们小时候多带他们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鼓励孩子用他们的方式开展社交活动,对宝宝们入托后的集体生活和人际交往有帮助。当宝宝们来到幼儿园,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环境,那么,如何敢于和老师、小伙伴们沟通交流,也是宝宝们需要学会的技能。
家长可以用游戏或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与小朋友发生争执要怎么解决。当孩子有推打、啃咬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时,家长不要以暴制暴或当众直接批评孩子,否则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到孩子并且很可能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正面引导,在发现孩子有类似行为时,及时把孩子拉开,先抱紧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等孩子心情稳定下来,再引导孩子自己表达说出事情的经过,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或通过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总之,家长们记住一个好用的原则: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放学接上孩子后,家长不要紧张地对孩子做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然后问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呀,是不是吃不饱呀?你是不是又不听话尿裤子了?”等等这类带有感情色彩和暗示隐射的问题,这种问题容易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并且对父母设定的情境记忆深刻,第二天再去幼儿园时,他们会有畏难情绪。
当放学时接到孩子了,如果天气好,可以带孩子去户外大运动“疯”一会。运动本身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压力得到释放。让孩子愉快地玩耍跑跳、大笑叫嚷或者与家人拥抱嬉闹中疏解一天的紧张和焦虑,就好像给孩子充足电似的,他们会了解到结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后,还可以放松地与家人玩耍,第二天再去幼儿园时,他们会对放学后的玩耍有所期待,对于暂时和父母家人的分离减少一定恐惧和焦虑。
多数家长往往对幼儿园门口与孩子分离那一刻,孩子崩溃的泪水和拼命伸手够父母的哭叫印象深刻。但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往往在你们与宝宝分开后,一般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当他们进入班里看到很多新奇的玩具和热闹的小伙伴们,多数会在十多分钟左右能止住眼泪。
所以,除了宝宝们需要克服分离焦虑带来的不适,家长也需要学会缓解分离焦虑情绪,当家长将分离焦虑降低时,就不会强化孩子们的恐惧感和抵触心。
如果家长嘴上说着:“宝贝,你别在幼儿园里哭鼻子、尿裤子。”其实,是因为家长内心已经认定了孩子就会在幼儿园里哭闹不止和尿床尿裤子,而孩子们能敏感地感应到父母情绪的微妙变化。他们便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同情和退让,以期达到自己不去幼儿园的目的。
家长除了从自身和宝宝入手找到适合的应对方式之外,还要重视家园共育,积极配合园园方工作,信任老师。作为宝宝们的集体生活启蒙老师,幼师们的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
作为幼教老师,会面对拥有各种分离焦虑表现方式的宝宝。老师们要多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可以多陪伴或允许宝宝们跟随自己行动,慢慢过渡,适时放手。当孩子总是询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时一定要明确告知:“妈妈一定会来接”,可以多给予宝宝一些温暖的拥抱。
当所有的安抚和拥抱都无济于事时,老师们可以与宝宝共情,给宝宝哭泣的时间,等他们发泄完情绪,逐渐冷静下来后再进行交流。无论是哪种反应的宝宝,老师们都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断给孩子们新的刺激,让他们有事可做。当宝宝们忙起来时就顾不上沉浸在焦虑感中,很容易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其实很多宝宝的分离焦虑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刚开学时是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家长和老师们的配合调整,一般情况都会很快好起来的。
所以,家长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把不安传染给孩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对孩子的表现做充分地信任和鼓励,这样宝宝们对于和家人的分离就不会表现出特别的依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