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画丨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在ATM机前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
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
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
合理化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这是“否认”。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
移情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
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言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
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
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4. 投射性认同 这个属于有三种常见使用方式:
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个人身上以至于你对他产生巨大的曲解。
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苦难的恋爱伙伴”)
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是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5. 投射性指责 你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 否认 假定你自己已经感知到了现实(现实感是有功能的),否认有四个种类:
本质否认:即使有大量的证据证实其存在仍对现实加以否认。
行为上的否认:通过行为象征性地表达出:“那个令人厌恶的事实并非是真的!”
幻想中的否认:坚持错误的信念那么你就不必看到现实。
言语上的否认:使用一些特殊的字眼是你自己相信现实的虚假性。
7. 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你变成了他人要你成为的那个人。
8. 分裂 你把某些人看成是完全敌对的,而把另外的人看成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痛恨你爱过的恶魔。
9. 泛灵论 你把人的属性赋予非人类实体上。
10. 去生命化 你所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类,所以你不需要担忧。
11. 反向形成 你感觉到相反的。
12. 撤销与仪式 你违背自己的良心(超我)。或者你做一些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而后用另外一种象征性的行动惩罚自己来赎罪。
13. 隔离(情感的)你没有察觉到情感的感觉。
14. 外化 你认为“社会”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觉到内疚。
15. 转向自身 你对某人感到生气,但是却反而攻击/杀死自己。
16. 消极主义 你拒绝合作,并且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人。
17. 分隔 你阻止自己进行联结。
18. 敌意的攻击 你进入争斗状态以掩藏不愉快地感受。
三、第一生殖器期(2-6岁)
19. 置换 对一个人有某种感受,但是把它转移到了另一个人或情况上面。
20. 象征化 赋予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不合理的涵义。
21. 凝缩 把完全不同的相近的想法焊接到一块儿。
22. 幻像形成或做白日梦 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的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
23. 搪塞 为了一个原因而故意撒谎。
24. 虚构 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撒了谎,以缓解低自尊感。
25. 压抑 忘记了没有想要忘记的想法。
26. 否定性幻觉 对于就发生在你面前的令人忧愁的事件视而不见。
27. 力比多退行(性心理退行)对性和独立自强感到害怕,所以你反过来变得依赖(口欲)或者顽固(肛欲)。
28. 自我退行 这个术语有三种适用方式:
对功能造成干扰: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力量停止发挥作用,以至于你无法感受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
倒退回较早期的防御机制:你开始使用出现与发展早期阶段的防御机制。
无能的防御活动:你的防御未能关闭情感,而这种失败通过惩罚你来减轻内疚感。
29. 现实退行 把注意力放在早年的时光以便不去想到当下的冲突。
30. 形态学退行 通过做梦回避痛苦的现实。
31. 压制 故意试图忘记它。
32. 与幻想认同 表现得向你喜爱的英雄一样。
33. 与父母潜意识或意识中的愿望/幻想认同 做父母禁止的事情,把他们堕落的愿望付诸行动,然后受到惩罚。
34. 与理想形象或客体认同 向某个自己认为伟大的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35. 与攻击者认同 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一个人,因为有人曾经用虐待的方式对待过你,者保护你免于感觉到愤怒。
36. 与受害者认同 通过允许或者寻求自己的受害来表现得像另外一个人,你这样做是作为一种救赎的愿望或者是为了竭力摆脱你自己的愤怒或内疚。
37. 与丧失的客体认同 表现得像一个失去了的所爱的人一样,如果你保存纪念品而且从来没有去哀伤,那么你已经得了“确实的病态哀悼”。
38. 与内射物认同 使一个内射物成为超我的一部分。
39. 对攻击者的诱惑 以性或谄媚的方式诱惑某个人以缓解恐惧。
四、潜伏期(6-11岁)
40. 升华 从事于一个象征性的代表着一种幻想的活动。
41. 挑逗/挑衅 使他人跟你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两者兼之。
42. 合理化 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43. 穷思竭虑 “过度分析”和“绞尽脑汁”试图解决问题。
44. 逆恐行为 越是害怕什么,越是去做什么。
45. 理智化 非常投入且苦恼与一个异常的行为理论中。
46. 社会化与疏远 用社交能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远离痛苦的想法。
47. 自我功能的本能化 给一种自我功能赋予象征性的含义(例如,“洗碗是女人的工作”不合理地把某种类型的工作等同于性别。)
48. 自我功能的抑制 本能化的自我功能跟内疚发生冲突,以至于关闭这个功能(例如,无法阅读因为阅读等同于禁止的性活动。)
49. 理想化 过于看重某人,因为:
自恋:减轻因为你的缺陷而引起的羞愧感。
自恋:你讲一个人跟你自己高估的自体影像(“自体客体”)融合在一起。
爱:为了不体验到失望。
移情:他们就像你幼年时的一个美好的父母那样。
50. 贬低 瞧不起某个人为的是维护自己的自尊。
五、青春期和以后——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
51. 幽默 用到处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
52. 具体化 停止使用抽象化思维(你所拥有的);责怪某种“化学失衡”或者寻找一种病毒来避免想起人际关系使你感到的苦恼。
53. 不认同 试图让自己不跟父母之一相似。
54. 团体形成 围住自己以防止性冲动。
55. 禁欲主义 避免跟人们接触
56. 同性客体选择 你的同性“伙伴”或缓和对异性刺激的恐惧。
57. 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 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情感上面以回避另一种。
58. 高度抽象化 滥用理论,如果还否认并重构现实,那么多半是精神病性的。
59. 缄默 停止讲话以避免被看穿。
60. 饶舌 说的太多,但是并不详细或切题。
61. 回避 远离某些情景因为他们产生冲突。
62. 被动 在面对攻击时自动采取一种依从的或者唯命是从的态度。
63. 自大感/全能感 你是上帝送给地球的礼物,拥有特殊的力量。
64. 转被动为主动 “你不能开除我!我辞职。”控制自己的受害。
65. 躯体化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以避免跟口欲、性欲或敌意冲动之间的冲突。
66. 正常化 相信自己是正常的,尽管存在着明显的精神病理。
67. 戏剧化 在自己的言谈中注入了情绪以缓解关于未被注意的冲突。
68. 冲动化 利用性、进食或者敌意来缓解紧张或不愉快的情感。
69. 物质滥用 用调和物来镇压不愉快的情感。
70. 黏人 紧紧地抓住一个拒绝你的人。
71. 哀怨 不停地抱怨,没有看到自己愿望中的幼稚的特性受到照顾。
72. 假性独立 变成了独行侠,不允许任何人帮助自己。
73. 病理性利他主义 事实上是投射与受害者认同,否认口欲欲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身上,然后代理性地感到被滋养。
74. 点煤气灯 导致别人变得精神失常或相信他们自己是精神失常的。
75. 最小化 你意识到一个痛苦的现实但却有意地轻视这个现实。
76. 夸大 在某件事情上渲染得太过头了。
77. 普遍化 为了不去憎恨某人,把他看成是邪恶集团的一部分。
78. 现实重构 重塑一个状况,在否认现实之后。
79. 移情 将对既往情境和人际关系的记忆转移到一个当下的人身上。然后使用旧的防御来忘记过去,或者象征性地再次经历它或改写结果来征服它。
80. 解离 (1)忘记了关于自己的完整面貌,如果你把它命名为Butch,你多半是精神病性的。(2)让某个人来定义你,然后驳回他或她的想法。
81. 恐光症 对光回避,以回避你的窥视色情癖(偷窥)冲动。
82. 冷淡 对于参加一个活动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兴趣。
83. 恐吓他人—欺凌 使他人处于戒备状态中以缓解自己的焦虑。
84. 弥补不足 驱逐那些比自己更加整合的人。
85. 心因性抽搐 抽动以缓解紧张/愤怒。
86. 内省 全神贯注于一些内在沉思以缓解紧张或回避外在现实。
87. 有保留的同意 表达了部分的同意,作为一种回避叛逆情绪的方式。
88. 自我弱点的本能化 给自己在情感容忍度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了一个性别内涵(雄性的或雌性的。)
89. 不真实 伪造事实,大概是习惯性的。
90. 超合理性 使用现实检验和次级过程来回避情感。
91. 含糊 隐藏细节。
92. 超唯美主义 陷入美和真理中,回避现实和情感。
93. 肤浅 毫不犹豫地说着话,但是并没有想要表达很多。
94. 躯体暴力 “作废了这个客体”,终止你的仇恨。
95. 与受伤客体认同 仿效自己所认识的受伤小鸟(而且有时候是所爱的)。
96. 形式上的退行 停止用逻辑的、时间导向的思维。
97. 超警觉 总是随时留意着,即使是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时候。
98. 时间置换到未来 想象着“只要……”或者“有朝一日……”
99. 疲劳 感到疲惫,但是没有躯体疾病。
100. 率直 诚实而且坦率,但是这点掩饰了实际的想法和情感。
101. 将自我批判转向客体 批评其他人而不是训斥自己。